五月初夏,花开满枝,绿意盎然。本月27日,我们有幸请到了吴江区教研员沈建忠老师莅临指导我校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本次活动分成三个板块,首先由我校青年老师徐奕瑶开设公开课《一棵小桃树》,接着由到交流骨干老师王青给我们讲解了由她执教的一节市级公开课《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过程,最后沈建忠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沈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我校初中部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徐老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以招募“美文解读人”的情境导入文本,并给出朋友圈的三段评论,让学生逐一回复,她对应着三条评论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读一棵树——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悟一段情——我对小桃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寻一个我——小桃树是我的化身吗?最后再回到情境之初“如何做一个资深解读人”,前后呼应,让整个情境教学贯穿始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闭合回路。徐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完成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作为一位工作不满一年的新教师,徐老师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态仪表落落大方,教学语言清晰流畅,情感充沛,实属难能可贵。假以时日,必大有可为。
听课结束后语文组第一时间进行了评课活动。首先,在教研员的邀请下,王青老师展示了自己曾执教的《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并详细地演绎了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是别开生面的同题异构。她用编辑绘本的形式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解读文本,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品读状物 ——读人言志——我读我心,并据此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读全文,编辑书芯;读语段,改编书芯;读字词,美编书芯。活动二:知人论世,编辑勒口。活动三:我读我心,编辑封面。最后将整节课的内容生成一个二维码,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师生通过扫码就能清晰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作为骨干老师,王老师的教学理念先进,将时尚元素(扫微信二维码)与传统文化(编辑绘本)相结合;教学目标简洁清晰,对于自读课文该教什么不教什么了然于胸;教学方式新颖独特,课件设计精美,交互感强,堪称视觉盛宴,也给在座的老师呈现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课堂大餐。
接着,教研室沈建忠老师就两位老师的精彩呈现做了细致的点评。沈老师首先肯定了徐奕瑶老师课堂的一些亮点。情境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层推进,并贯穿始终,教学目标明确,任务设计合理,师生互动规范有序,教学效果显著。同时沈老师也指出徐老师的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学容量过于饱满,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一些环节重复讲解,一些环节时间不够;情境创设的适切性有待商榷,预设太多反而束缚了课堂生成;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没有践行教学评的一致性。最后,沈老师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改进意见:读一棵树与悟一段情两个环节可以融合在一起,在学生碎片化的回答后老师要进行情感脉络梳理;自读篇目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关注单元导读和阅读提示,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重点;教学要有取舍,预设不宜太满。
沈老师高度评价了王青老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效果。王老师心中有教材,眼里有学生,编制绘本情境创设巧妙,每个活动环节都能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彰显骨干教师风范。
活动最后,沈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总结,肯定了青年教师徐老师的干劲与才情,并寄于殷切的希望,同时要求语文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帮传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成才!